你好,我是中医人,周光白。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医用补中益气法,治疗鼻窦炎的事儿。有一个小男孩,才16岁。这孩子,从不到10岁就开始流鼻涕。感冒的时候流的多,不感冒的时候也流。两个鼻孔一起流,色白而黏稠。感冒的时候鼻涕色发黄,量稍大。另外,孩子平时经常鼻塞,嗅觉也差。如今一晃都七八年了。父母带着孩子反复去看,就连鼻窦穿刺冲洗,都做了好几次,效果也不理想。就因为这个病,孩子弄得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面色发黄,精神也不好,一点都没有16岁男孩的样子。后来,父母决定带他看中医,试试能不能从根拔出。刻诊,患者脉濡缓,舌淡,苔白稍腻。了解到这些后,拟一方:生黄芪、党参、茯苓、柴胡、升麻、薏苡仁、冬瓜仁、白术、陈皮。结果如何?患者服用6剂以后,惊奇地发现,症状得到很大改善,鼻涕少了,而且质地稀薄。而且,精神好了许多,食量有所增加。这时候,医家改用成药补中益气丸善后。最终,患者诸证息平,症状全部消失。随访两年,病情未曾复发。现在,我们聊聊这背后的道理。其实,这个小患者的病,属于慢性的鼻窦炎。中医如何看待这个病呢?中医认为,鼻涕,其实就是痰。鼻子里的痰,源于哪里?肺开窍于鼻,是源于肺。也就是说,患者肺有痰浊,所以通过鼻窍流了出来。接下来再问,肺里的痰浊,哪里来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土病及肺金,母病及子。因此,患者肺里的痰浊,大概率源于脾。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故而形成痰浊。因此,我们可以下结论:患者的主诉,虽然在于鼻子的问题,但是根源,却是在脾。要想治疗,就得上病下治,通过健脾化湿,来解除问题的根源。这里头,是补中益气汤的加减应用。其中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陈皮理气醒脾。升麻和柴胡提升中气。薏苡仁,健脾利湿。冬瓜仁,利痰排浊。你看,所有这些,几乎都不是传统的通鼻窍的药。但是,它通过健脾利湿的办法,上病下治,最终把问题解决了。这就体现出中医在疾病治疗方面的独特之处:以整体观为指导,从疾病发生的根源入手进行治疗。现实生活中,和医案里类似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不少。健脾利湿化浊,对他们来讲是不错的思路。希望上文中所展示的小小经验,能够给部分患者带来帮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