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鼻窦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药物性鼻炎的介绍 [复制链接]

1#

鼻炎是一种鼻黏膜的炎症性疾病,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鼻部症状,症状持续两天或以上,且每天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

全身或局部使用药物引起鼻塞症状,称为药物性鼻炎。尤以后者更为常见。临床上药物性鼻炎主要指局部用药引起的鼻炎。部分患者不经专科医生检查诊治,自行购药治医以致滥用滴鼻药造成药物性鼻炎。

全身用药引起鼻炎的药物:抗高血压药物:利血平,甲基多巴胺等。抗交感神经药物。抗乙酰胆碱酯酶药物:新斯的明,硫酸甲基噻嗪,羟苯乙胺可引起鼻黏膜干燥。避孕药或雌激素替代治疗法可引起鼻塞。

局部用药可引起鼻炎的药物:咪唑啉类药物,长期使用咪唑啉类药物由于负反馈机制导致突触前合成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停药后出现反跳性鼻塞。交感胺类可刺激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由于受体对其的效应和敏感性不同,患者也可出现“反跳性鼻堵”。

临床表现:长期使用减充血剂,药物疗效越来越差,鼻腔通畅时间越来越短,鼻堵症状越来越严重。患者自行增加用药次数发生恶性循环,称之为多用效减现象。一般认为用药超过10天症状明显出现,表现为两侧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鼻腔分泌物增加,并由清涕转为脓涕,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肿胀肥厚,桑椹样变,触之有实质感,对麻黄碱的收缩反应性明显降低。鼻道狭窄,有大量分泌物。婴幼儿使用萘甲唑啉(滴鼻净)可引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昏迷不醒甚至呼吸困难等中毒现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