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常与鼻炎并发,因而称鼻-鼻窦炎,其泛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的炎症,主要病因为变应性因素、非变应性因素或感染性因素,部分可由(先天或获得性)免疫缺陷导致。鼻-鼻窦炎根据临床症状是否超过12周,可分为急性(12周以内)和慢性(12周以上)。
一.急性鼻-鼻窦炎的用药
急性鼻-鼻窦炎一般继发于上呼吸道病*感染,少数由细菌感染引起。治疗药物有抗菌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黏液促排剂、鼻减充血剂、鼻腔冲洗等。其中急性鼻-鼻窦炎者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同时联用抗菌药物,可使症状缓解更快。
分类
药物
注意事项
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
①考虑到出现细菌感染,且症状显著时(出现上颌窦疼痛、鼻堵和发热),才考虑用抗菌药物治疗。以口服给药为主要途径,不强调抗菌药物联用。高热、有中*症状、合并眶内或局部软组织脓肿、呕吐造成药物摄入困难者等可选择静脉途径用药。不推荐鼻腔鼻窦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②阿奇霉素优势为鼻-鼻窦感染部位组织浓度高、疗程短、作用时间较长,适于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过敏者。
鼻用糖皮质激素
曲安奈德、氟替卡松、莫米松等
①有抗炎、抗水肿作用,特别是对症状较严重的急性期鼻-鼻窦炎可缓解症状,鼻用糖皮质激素以晨起喷药为好。
②不良反应有鼻部刺激症状、咽痛和鼻衄等
③莫米松和氟替卡松的全身吸收程度可忽略不计,而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较高(只能短期使用),其他药物居中。
④儿童长期使用氟替卡松、莫米松和布地奈德对生长发育影响极小,但倍氯米松有影响。
⑤鼻用糖皮质激素与伊曲康唑或利托那韦等CYP3A抑制剂合用时,会增加药物的全身生物利用度。
抗组胺药物
第二代口服药物: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枸地氯雷他定等;鼻用药物:氮卓斯汀、奥洛他定、左卡巴斯汀等。
①部分急性鼻-鼻窦炎者有变态反应因素,尤其是伴有变应性鼻炎者,可全身或鼻腔局部使用第2代抗组胺药物,鼻用抗组胺药物较好。
②口服抗组胺药物可能致疲倦、口腔干燥等不良反应。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孟鲁司特等
部分急性鼻-鼻窦炎者有变态反应因素,尤其是伴有变应性鼻炎者,可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伴有哮喘者,首选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黏液促排剂
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等
可稀化呼吸道黏液,并改善纤毛活性,主要用在慢性期,但对急性期也有效,推荐使用。
鼻减充血剂
低浓度麻*碱(0.5%)、羟甲唑啉、赛洛唑啉等
①急性严重的鼻阻塞者,可适当间断、短时间(7d内)使用低浓度鼻黏膜减充血剂,利于解除鼻窦引流通道的阻塞,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
②可能致反跳性充血和炎症。儿童禁用萘甲唑啉。
鼻腔冲洗
生理盐水、高渗盐水等
①可有效缓解鼻黏膜急性期水肿、刺激鼻黏膜纤毛活性、增加鼻腔分泌物清除速率,并可缓解临床症状。
②可选择冲洗、滴注或雾化的方式,每日3-4次。
③偶可引起鼻腔烧灼、刺激及恶心等不良反应。
二.慢性鼻-鼻窦炎的用药
慢性鼻-鼻窦炎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超过12周,症状未完全缓解甚至加重。其可分为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和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CRSwNP)。治疗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黏液促排剂、鼻减充血剂、鼻腔冲洗等。
分类
药物
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
口服制剂、鼻用制剂
①有显著的抗炎、抗水肿和免疫抑制作用,并可减少局部血管生成及毛细血管通透性。推荐鼻用糖皮质激素为慢性鼻-鼻窦炎的首选药物。滴鼻剂型对严重鼻堵者,特别是鼻息肉者更有效。不推荐静脉或鼻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用于慢性鼻-鼻窦炎。
②口服制剂仅推荐用于CRSwNP者,尤其是严重、复发性鼻息肉者,可短期口服治疗。其可迅速缩小鼻息肉体积及缓解临床症状,但对CRSwNP的临床疗效难以维持,可致息肉复发。不建议CRSsNP者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③合并哮喘者联用鼻喷和吸人糖皮质激素。
④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可迅速缩小鼻息肉体积,缓解临床症状,也称“药物性息肉切除”。《解读英国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鼻鼻窦炎和鼻息肉诊治指南》中指出:大的息肉需接受药物息肉消除治疗,即联合口服和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
不推荐抗菌药物用于慢性鼻-鼻窦炎稳定期,可用于慢性鼻-鼻窦炎急性发作时。慢性鼻-鼻窦炎者的鼻分泌物中有需氧菌为主的多种细菌,且有生物膜形成,还可伴有厌氧菌感染。建议疗程不超过2周。
大环内酯类
14元环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泰利霉素等,除有抗菌活性外,还有抗炎效应、调节气道分泌、免疫调节相关抗微生物效应、抑制生物膜形成、激素节省效应及抗病*效应。适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无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清总IgE水平不高,且变应原检测阴性的CRSsNP者,疗程不少于12周。其对CRSsNP的长期疗效优于CRSwNP,对脓性分泌物较多的难治性鼻窦炎有一定疗效。
抗过敏药物
抗组胺药物:口服制剂、鼻用制剂;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等。
①变态反应是慢性鼻-鼻窦炎发生发展的一个易感因素,可加重其黏膜的炎性反应,也是难治性鼻-鼻窦炎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而组胺和白三烯是I型变态反应的主要炎性介质。
②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物或鼻用抗组胺药物可用于伴有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鼻窦炎者。口服制剂一般每天1次,晚上睡前服;鼻用制剂每天2次,早晨和晚上鼻腔喷雾,疗程均为2周以上。
③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适于支气管哮喘、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嗜酸粒细胞增多的慢性鼻-鼻窦炎者。其可明显改善CRSwNP者的症状如头痛、面部胀痛、喷嚏、鼻痒、鼻后滴漏和嗅觉障碍,且能使息肉缩小、血液或鼻腔局部嗜酸粒细胞数量减少,并可减轻鼻腔、鼻窦黏膜的炎性反应。一般每天1次,晚上睡前服,疗程4周以上。
黏液促排剂
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等
可稀化鼻腔和鼻窦分泌物,并改善鼻黏膜纤毛活性,促进黏液排出,有助于鼻腔、鼻窦生理功能的恢复,可辅助用于慢性鼻-鼻窦炎。
鼻减充血剂
羟甲唑啉、萘甲唑啉、赛洛唑啉等
①可缓解鼻黏膜炎性反应而致的黏膜充血和肿胀,减轻鼻窦引流通道的阻塞,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适于持续性严重鼻塞和慢性鼻-鼻窦炎急性发作时,短期使用,疗程7d。另外,鼻减充血剂在缓解鼻塞症状的同时使鼻道开放,有助于鼻用糖皮质激素发挥治疗作用,二者可短期联用。
②鼻减充血剂对鼻腔黏膜的损伤与药物浓度、用药频率、时间长短有关。长期使用可致药物性鼻炎及对药物的快速耐受,反而会加重慢性鼻塞。
鼻腔冲洗
等渗或高渗盐水
可清除鼻腔、鼻窦黏液,增强纤毛活动,破坏和清除各种抗原、生物膜及炎性介质,保护鼻窦黏膜。鼻腔盐水冲洗可用于成人和儿童慢性鼻-鼻窦炎,还可用于难治性鼻窦炎的长期治疗,及妊娠期慢性鼻-鼻窦炎的维持治疗。需注意当冲洗液浓度超过2.7%时,可引起鼻腔局部疼痛和不适感。
参考文献:
1张罗等.解读英国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鼻鼻窦炎和鼻息肉诊治指南[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6(5):-
2儿童急性感染性鼻-鼻窦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年制订)[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0(7):-
3陈雪松等.解读“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儿童和成人急性细菌性鼻及鼻窦炎临床指南”[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4):-
4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54(2)
1-94
5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年,昆明)[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48(2):92-94
6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年,南昌)[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44(1):6-7
7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56(7):-
8张罗等.解读英国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鼻鼻窦炎和鼻息肉诊治指南[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6(5):-
9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38(10):-
排版编辑
孙洪岩绥化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临床药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