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鼻窦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升清降浊法治疗鼻炎看看经方大家高建忠老师 [复制链接]

1#

春夏交接的季节,气候干燥、时冷时热,对于鼻炎患者来说是最难熬的季节。医院此时的鼻炎患者数量也是一年中的高峰。鼻炎那么常见,应该怎么治疗?

鼻炎其实大多数是因为过敏引起的,长期的鼻炎会导致慢性鼻炎,鼻炎的主要表现就是闭塞、流鼻涕水、打喷嚏等。治疗患者这些症状,野外一棵草就能够做到。

这种草一般生长在山野比较湿润的地方,比如河边、溪边。它含有奇特的香味,它的叶子、根都能够入药。

这种植物就是我们常见的薄荷,也叫做银丹草。薄荷味辛性凉,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的作用,一般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问题等。

采摘新鲜的叶子闻一闻,鼻子受到这种香味的刺激,就会通畅。新鲜的叶子也能够用来做凉拌菜的点缀,还可以用来泡茶、煮茶。食用的效果比闻的效果更强哦。

(1)薄荷茶

薄荷2克、茶叶5克,用开水冲3分钟后即可饮用。味道只有薄荷的香味,如果不加茶叶冷水泡薄荷也可以,还可以加一点蜂蜜。

功效:薄荷茶中含有薄荷醇、薄荷酮,能够疏风清热,其香味能够通五窍,对于感冒、鼻塞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白芷藿香茶

白芷、藿香5克,薄荷、甘草、生姜各3克,用锅煮茶;或者同样成分的袋泡茶直接开水冲泡3分钟就好了。袋泡茶的话,选择成分粉碎的药效更好。

功效:薄荷、藿香、生姜都具有能够缓解鼻塞的味道,白芷、甘草都具有止咳化痰、治疗感冒的作用。白芷藿香茶是5种中药成分组成的,联合起来治疗鼻炎、感冒的作用更加明显。而薄荷茶相对来说更适合用来养生。

日常防止鼻炎5小招

①坚持锻炼

锻炼可以增加一个人的抵抗力,避免因为环境变化、气候变化而生病。

②注意保暖

冷空气对鼻粘膜的刺激比较大,在天气变冷的时候要注意保暖。

③注意卫生

室内注意通风换气、室外要注意口罩避免灰尘等过敏源,减少对鼻粘膜的刺激。

④注意饮食

像鼻炎这种呼吸道疾病,减少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有效的防止加重。

⑤注意清洁

鼻炎患者利用生理盐水、喷剂等方法冲洗鼻腔,能够有效清除鼻腔的细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头是爱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redianguanzhu/32.html
《内经》云:“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浊涕量多,临床辨证多属热证,《内经》又云:“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何况,《内经》中也明言:“胆移热于脑,谓之辛[插图]鼻渊。”尽管汪昂在《医方集解》中把苍耳子散解读为“以散为泻者”,但在临床使用中,很多医家发现以苍耳子散治疗热证,常有以热增热之弊。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鼻渊证,总由太阳督脉之火,甚者上连于脑而津津不已,故又名为脑漏。此证多因酒醴肥甘,或久用热物,或火由寒郁,以致湿热上蒸,津汁溶溢而下,离经腐败,有作臭者,有大臭不堪闻者。河间用防风通圣散一两,加薄荷、*连各二钱以治之。古法有用苍耳散治之者。然以余之见,谓此炎上之火而治兼辛散,有所不宜,故多不见效。莫若但清阴火而兼以滋阴,久之自宁,此即高者抑之之法,故常以清化饮加白蒺藜五钱或一两、苍耳子二三钱……”高建忠老师认为以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渊,如涕浊量多尤其色*者,所处方剂应当偏于凉性,否则有使病情加重之弊。临床辩证论治中,高老师多选用升清降浊法。升清降浊治鼻渊清代医家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谈到苍耳子散时指出:“然此方总嫌其升散之药多,苦降之药少,不如用藿香叶净末,猪胆汁泛丸服之愈为妙也。”藿香伍胆汁为丸,即治疗鼻渊又一名方:藿胆丸。藿胆丸在《医宗金鉴》中名奇授藿香丸:“藿香连枝叶八两。研细末,雄猪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服法为“每服五钱,食后苍耳子汤下,或*酒送下”。该方主治鼻渊,“此证内因胆经之热,移于脑髓,外因风寒凝郁火邪而成。鼻窍中时流*色浊涕,宜奇授藿香丸服之”。笔者在治疗鼻渊时,每用苍耳子散,合藿胆丸加减。苍耳子散中苍耳子有*,个别患者服用后有胃脘不适甚至呕吐的现象,以藿香易之则无此反应。薄荷需后下,个别患者煎药时常忘记后下,笔者通常易以蔓荆子。苍耳子散中的苦降之品茶清,与藿胆丸中的胆汁皆取用不便,笔者常用*芩易之,或加龙胆草。这样取舍,就组成了笔者治疗鼻渊的一张常用方:藿香、辛夷、白芷、蔓荆子、*芩、龙胆草,笔者为其取名为升清降浊汤。在使用升清降浊汤时,需根据病情随证加减,灵活变通。如头痛明显,加川芎、生石膏;浊涕*绿,加柴胡、栀子;浊涕*白,去龙胆草,加生薏苡仁、鱼腥草;喷嚏频发,去龙胆草加僵蚕、蝉蜕、葶苈子;咽干、咽痛,加桔梗、射干;痰多、咽喉不利,加桔梗、浙贝母、全瓜蒌;小儿食积,舌苔厚腻,加焦山楂、炒莱菔子;大人酒积,舌苔厚腻,加焦山楂、炒莱菔子、葛根、*连;脾虚不健,加白术、鸡内金……当然,除药物的加减使用外,药物剂量的调配也极为重要。方以示法,总须活用。临床医案解某,男,17岁,年10月23日初诊。主诉鼻塞、浊涕量多3个多月。静脉滴注抗生素、口服中成药治疗效果欠佳。诊见:鼻塞,浊涕量多,涕呈*色或*绿色,嗅觉减退,头闷、头痛以前额部较甚,影响学习。痰黏不利,常喜清咽,纳食欠佳,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舌苔薄腻*白,脉弦缓。证属浊热阻滞清窍,清阳不能上走。治以升清降浊、祛邪通窍为法,方用升清降浊汤加减。处方:藿香12g,辛夷(包煎)12g,白芷12g,蔓荆子9g,*芩12g,龙胆草3g,桔梗12g,射干12g,浙贝母12g,炒莱菔子12g,全瓜蒌15g。4剂,水煎服。年10月27日二诊:服上药后,鼻塞有所减轻,浊涕减少,色转*白。上方去龙胆草,加生薏苡仁12g,7剂,水煎服。年11月3日三诊:时有吸鼻,纳食欠佳,余症俱已消除。舌苔薄白,脉细缓。治疗转向健脾和胃为主。处方:生白术12g,鸡内金12g,焦山楂12g,辛夷(包煎)12g,白芷12g,*芩12g,生薏苡仁15g。14剂,水煎服。药后纳食明显好转,鼻无不适,停药。鼻炎是现在很常见也是医生很棘手的疾病,临床诊疗中,辩证明确,用药有法,效如桴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