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不仅与水稻、小麦并称为世界三大重要农作物,而且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金作物”。玉米的原产地并非中国,而是来自于南美洲,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了玉米,两年后他把玉米带回西班牙,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中国大约在16世纪中期开始引进种植。
玉米
玉米又名蜀黍、苞米、棒子、珍珠米,因其颗粒如珠,色泽如玉,故名。玉米不仅供食用,而且也是工业、医药原料和饲料,经济价值很大,用途广泛。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烟酸、硫胺素、B族维生素及烟酸等营养成分。
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玉米的脂肪含量仅次于大豆,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并具有可延缓细胞衰老和脑功能退化等作用。
中医认为,玉米性味甘、平,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的功效,适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泄泻、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食用。
提到玉米,不得不提一提玉米的花穗“玉米须”。玉米须甘,平,归膀胱、肝、胆经。《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玉米须:“利尿消肿,平肝利胆。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副鼻窦炎,尿路结石,胆结石,并预防习惯性流产。”
年来,在临床上用玉米须治疗由肾脏病引起的水肿和高血压,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玉米须中含有植物固醇、脂肪油、树脂、葡萄糖、失水乳糖、过氧化酶、苹果酸、柠檬酸、玉蜀黍酸、木胶、维生素K等物质。这些物质有帮助消化、增强食欲、促进胆汁分泌、缓冲胆汁中的沉渣、减低胆汁浓度等作用。
1.纳呆:对于消化不良患者,或伴见腹泻、脘胀者,可将含浆嫩玉米烤熟至略*,每日吃1-2个,连吃3日。或取玉米克、石榴皮克,炒*研成细末后用细筛箩筛过,混匀,每次20克,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数剂。
2.眩晕:由于本品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使沉积于血管中的脂类迅速崩解,故对心系疾病有可靠的治疗作用(能够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可把玉米煮熟,酌情饮用煮玉米的水。
3.自汗或盗汗:可取玉米梗蕊60克、煅牡蛎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数剂。
4.淋证:患者出现小便淋沥、尿道疼痛时,可用玉米须30克、车前子15克(包煎)、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数剂。
5.健忘失眠:对于因用脑过度或忧虑伤神而致的健忘及失眠病人,可多食玉米制品(如发糕、玉米饭等),以促进脑细胞呼吸,维持其正常代谢,有利于恢复大脑的健康。
宜
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以及有慢性便秘、记忆力减退问题的人宜食用。
忌|凡干燥综合征、糖尿病及阴虚火旺等患者不宜吃爆玉米花,食之易助火伤阴,恐其加重病情。
PS:以上多是辅助治疗作用,有中药的食谱务必咨询当地中医师后使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案:佟常青
编辑:张翼飞
参考文献:
《药食同源大纲》版
《中医饮食养生》尹德辉等主编
《实用中医药膳学》史丽萍,应森林主编
《本草纲目》食物养生速查手册孙志慧主编
《饮食精粹新编卷2夏篇》董泽宏主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