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鼻窦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著浅谈中医对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早期症状是什么 http://www.bflvye.com/

成举森,王志远,桑鑫泉,王梦斌,李树*

新医院儿科,河南新乡

摘要:新型冠状病*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新型冠状病*肺炎患儿症状不典型,但可以从一般预防和调理体质两方面进行干预。一般预防主要为避其戾气和保存正气;调理体质方面,在小儿最常见的5种体质类型中,除阴阳平和质无需用药外,食积内热质、肺脾两虚质、痰湿质、虚火上扰质和肺肾两虚质均需药物干预。通过注重饮食起居和药物干预,可有效起到改善患儿体质、提高其免疫力,最终达到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的目的。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肺炎;儿童;中医认识;体质;预防

年12月份以来,武汉市发现多例新型冠状病*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并迅速在湖北蔓延并波及全国各地。该病传染性极强,人均易感,儿童也相继发现感染病例,但临床表现不典型,隐蔽性强。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病*的特效药;该病正在给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经济、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说文解字》曰:“疫,民皆病也。”疫病一般是指传染性强、对生命危害性大的急性传染病。中医药抗疫病已有年历史,在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中均有详细记载。《素问·刺法论篇》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伤寒论》序言中记载:“余素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该书是我国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瘟疫论》中提到:“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家,无一口仅存。”该书推动了温病学说的发展,丰富了疫病的病因、病机体系,创立了有效的经典方剂。中医药在防治天花、麻疹、水痘、霍乱、鼠疫等传染病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禽流感、甲型流感病*感染、乙型流感病*感染、非典型肺炎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医院报道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中医中药在预防该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目前报道的预防方案层出不穷,但多数为清热解*、具有抗病*作用的中成药。本人长期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在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调节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现针对小儿新冠肺炎的中医预防,介绍个人意见如下。

1对儿童新冠肺炎的认识

新型冠状病*中医称为“戾气”。《瘟疫论》云:“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之间另有一种异气所感。”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加之寒温不自知,抵御外邪能力差,易受外感六淫及“戾气”入侵,《瘟疫论》云:“此气(戾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盖温疫之来,邪自口鼻而入,感于膜原,伏而不发,不知不觉。”“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所感虽殊,其病则一,凡人口鼻之气通于天气。”清·吴又可认为戾气有潜伏期,故伏而不发,戾气传播途径有二,一是口鼻传播,二是接触传播。目前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多数经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戾气致病力非常强,正气抗邪于外的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应避其戾气,全力做好防护为重中之重。

目前,新冠肺炎的儿科病例较少,根据个案报道来看,症状虽不典型,但其病机与成人基本相同,主要为“湿、热、*、瘀”邪郁阻肺络所致。各地先后出台儿童新冠肺炎的救治方案,指导该病的中医辨证施治,倡导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早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规范治疗,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骨,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伤寒论》曰:“今世人伤寒,或始不早治,或治不对病,或日数久焉,困乃告医。医人又不依次第而治之,则不中病。皆宜临时消息制方,无不效也。”强调早诊治可以阻断病情进展,达到好的疗效,待病入膏肓则预后差。

2预防

2.1一般预防

避其戾气、保存正气是中医预防疫病的重要方法。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小儿及其家长在疫情爆发期避免或减少外出,避免接触疫区人员及新型冠状病*感染的病人,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避免聚集性活动;生活环境保持清洁,注意消*及室内通风。也可以外用芳香药物或室内适度焚燃芳香中药,以达到辟秽化浊、清洁空气的作用,同时通过口鼻吸入,以辟秽化浊、提高正气。小儿“稚阴稚阳,脾常不足”,故确保小儿饮食有节有度、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保暖,确保正气存内,邪不易侵,即使感受邪气也不易传变,预后较好。

2.2改善体质

中药预防儿童新冠肺炎的方药及中成药层出不穷,最被推崇的清热解*类、补益类的饮片或中成药,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病*作用。但《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如果病*、热*未侵袭人体就提前给予清热解*、抗病*药物,不但起不到抗病*作用,反易伤阳气,可能会打破人体固有的和谐状态,导致免疫力降低,所以盲目选择是不妥的。中医学强调辨证论治,未经辨证而施清热解*药物抗病*,也有悖于中医理论。

体质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转归及个体对于治疗的反应,亦决定病邪的易感性、耐受性,对于指导疾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蒋旭艳[1]通过对小儿体质的判别,认为通过调整改善小儿体质,可以做到未病先防,减少其患病几率。林丽丽等[2]认为小儿个体化体质分型对于预防及诊疗疾病具有参考价值,能够更好地进行小儿预防保健工作。

预防小儿新型冠状病*感染,必须根据小儿体型、出生史、既往患病史,确定每个小儿阴阳偏颇状态,然后通过中药纠偏,使其阴阳气血津液、五脏六腑和谐,最终达到阴平阳秘、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即使患病,亦易趋康复,不易传变。

2.2.1阴阳平和质临床表现:生长发育正常,两目有神,平素身体强壮,不易患病,患病容易康复,进食、睡眠及大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匀有神。此类体质不需要药物干预。

2.2.2食积内热质这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体质,与小儿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化脓性扁桃体炎、慢性咳嗽、慢性鼻炎等密切相关,常以亚健康状态呈现,是提高小儿抗病能力的关键环节。《幼幼集成》云:“小儿之病,伤食最多......伤食一证,最关利害。”《伤寒论》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则不受邪。”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属土,可生万物,《脾胃论》提出内伤脾胃,百病乃生,脾胃不足,乃百病之始也。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必须把握好脾胃关,才能确保小儿免疫力。本次新型冠状病*感染的患儿中,湿邪贯穿始终,脾主运化水湿,更要求脾胃健、湿得化。付乙等[3]对中药提高机体微量元素及免疫参数方面进行了观察性研究,认为对于脾胃失调与肾阴虚的运动员,中药可提高其血清中锌、铁含量,增加白细胞介素-2、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细胞*素的含量,进而调节其机体免疫力。涂桂芳[4]对60例脾胃虚弱患儿进行T淋巴细胞检测,发现其低于正常值,采用健脾益气开胃消积的中药治疗4周后,诸患儿症状改善、脾胃功能恢复后,总T淋巴细胞(TC)、辅助性T细胞(TH)均恢复正常,证实健脾开胃,确能改善和(或)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临床表现:平素进食差,腹胀,口中异味,面*,皮肤粗糙,大便干,睡眠不安稳,反复呼吸道感染,舌质淡或红、苔薄白或厚腻。

方药:茯苓5g、炒白扁豆5g、枳实5g、炒莱菔子5g、贯众5g、槟榔5g、焦神曲5g、藿香5g、苍术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食积内热质患儿本质为脾虚,运化失司,素食停滞,郁而化热,其治疗贵在运脾,脾胃运,食积消,热自除,且忌一味清热;待食积内热纠正后可改用*芪15g、苍术6g、白术6g、藿香6g、金银花3g、贯众6g、沙参10g、防风6g,以扶卫气。

2.2.3肺脾两虚质小儿“肺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该类型体质为儿童常见体质。“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肺与大肠相表里”,历代医家重视肺脾两脏关系且认为肺脾两脏的强健对于抵御外邪有重要意义。《脾胃论》云:“况脾全借胃土平和,则有所受而生荣,周身四脏皆旺,十二神守职,皮毛固密,筋骨柔和,九窍通利,外邪不能侮也。”《内外伤辨惑论》云:“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绝于外。”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口鼻传播,病位在肺,所以该类体质儿童易感新型冠状病*,感染后易迅速传至三阴经,出现变证,故进行提前干预有其必要性。

临床表现:面*、汗多,冬季易鼻炎、咳嗽、喘息,遇凉加重,怕冷,平素易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或支气管哮喘,病情缠绵,不易康复;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或正常。

处方:1)*芪15g、白芷5g、羌活5g、防风5g、*参8g、苍术5g、陈皮5g、*连3g、*柏5g、紫菀5g、升麻5g、防风5g、藿香8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来源周平安教授方)[4]*芪15g、苍术6g、白术6g、藿香6g、金银花10g、贯众6g、沙参10g、防风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方1)为御寒汤,来自李东垣《兰室秘藏·卷上·耳眼鼻门》,主治“寒气风邪,伤于皮毛,令鼻壅塞,咳嗽上喘之证”。河南中医药大学国家级名老中医李发枝教授喜用此方,本人把御寒汤用于儿科肺脾气虚型疾病,尤其对于慢性病及免疫调节疗效可靠,多数患儿应用该方药后体质明显改善,数月甚至数年不再外感,需注意辨证要点“多汗、怕冷或怕风”,该方在感受外邪时,祛风药可以驱邪,益气药可以托邪外出,使久恋之邪得以驱除,邪去正安,正气来复;当无外邪时,补气药可以扶阳气,祛风药为阳性药,可以布阳气于肌表以助卫气。方2)为姜良铎、周平安教授年预防非典型肺炎所献方剂,适合于肺脾气虚型体质,对于改善患儿体质,提高其免疫力,预防病*感染等均有特效。

2.2.4痰湿质目前报道新冠肺炎死亡病人中,多为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和肥胖者,需要注意的是肥胖者多为痰湿质,此次疫病与湿邪有关,肥胖患者本有内湿,加之病邪再次入侵,同气相求,内外受敌,故多为重症,小儿也是如此,故该类体质人群是本次疫情防范重点。临床中发现痰湿质患儿更易患咳喘及下呼吸道感染。该型体质患儿宜在饮食喂养及药物干预两方面综合预防。

临床表现:形体偏胖,肌肉松软,怕冷,喉中易有痰,易乏力,大便多稀,易感冒、咳嗽及反复口腔溃疡,舌体大、质淡,边可有齿痕,舌苔厚白腻或正常,脉沉弱。

处方:苍术6g、厚朴6g、陈皮6g、生姜6g、大枣6g、草果6g、槟榔6g、藿香6g、炒薏苡仁10g、茯苓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该方为平胃散及达原饮加减方,以健脾、运脾化湿,辟秽化浊。

2.2.5虚火上扰质平素易反复化脓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急性鼻窦炎、球结膜充血,应用寒凉药及抗生素仍反复发作者,大便干或不干,盗汗或正常,进食、睡眠均可正常,舌质淡,舌体小或正常,脉数或弦或正常。

处方:熟地*10g、天冬10g、麦冬10g、五味子10g、茯苓10g、巴戟天10g、肉桂3g、当归6g、红花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该方为引火汤加肉桂、当归、红花,用熟地*、天冬、麦冬、五味子以补水,巴戟天助阳,此乃阴中求阳,使浮火归于下焦阳位,阴阳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抵抗外邪能力增强。

2.2.6肺肾两虚质小儿肾脏常不足,肾为先天之本,故父母妊娠前体质虚弱,妊娠时体弱多病,出生时存在脑性瘫痪、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出生后肌肉松软,腠理疏松,存在五迟五软等,易受天气变化影响,多体弱多病,病后难愈,愈后易复发,盗汗、生长发育缓慢,或伴有慢性咳嗽和或哮喘。虞坚尔教授提出“下焦(肾)-卫气-免疫”的假说,补肾可以填补下焦,鼓动元阳,充实卫气之源泉,提高抗邪固表能力[5]。

临床表现:平素易反复咳嗽、咳痰,流清涕,发热,恶风寒,夜尿多,身材矮小,面色黑,易乏力,手足易凉,面色苍白或黑无华,脉沉无力。

处方上海中医药大学虞坚尔教授方[6])*芪15g、白术10g、防风10g、柴胡10g、*芩10g、补骨脂15g、乌梅肉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该方为补肾固表方,本人参加中医儿科会议,从上海中医药大学薛征教授学得,后验之临床多有效验。

3结语

中医药在疫情防治方面积累丰富经验,在预防新型冠状病*传播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药预防该病立足于免疫力调节,不在于直接抗病*。小儿体质与发病、转归具有相关性,改善小儿体质可以达到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旭艳.小儿中医体质与儿童保健临床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6(16):-.

[2]林丽丽,陈佳斌,汪受传.小儿个体化体质分型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1(32):-.

[3]付乙,蓝肇熙,高虹.中药对脾胃失调肾阴虚运动员微量元素与免疫参数的影响[J].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51-52.

[4]涂桂芳.小儿脾胃虚弱与细胞免疫关系临床探讨[J].中医研究,,24(5):51-52.

[5]徐红日,王成祥,王兰,等.益气清瘟解*合剂所含益气法中药抗流感免疫炎性损伤的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39(20):-.

[6]周亚兵,虞坚尔.虞坚尔教授补肾固表法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J].上海中医药杂志,,44(11):15-17.

▲▲▲▲▲▲▲▲▲▲▲▲▲▲▲▲▲▲▲▲▲▲▲▲▲▲▲▲▲▲▲▲▲▲▲▲▲▲▲▲▲▲▲▲▲▲▲▲▲▲▲▲▲▲▲▲▲▲▲▲▲▲▲

编辑:牟德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