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鼻窦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名医吴鞠通治鼻窦炎中耳炎口腔溃疡的妙
TUhjnbcbe - 2021/4/30 0:38:00
分享一个治中耳炎,鼻窦炎,口腔溃疡的妙方:杏仁五钱(15g),飞滑石六钱(18g),白通草二钱(6g),白蔻仁二钱(6g),竹叶二钱(6g),厚朴二钱(6g),生薏苡仁六钱(18g),半夏五钱(15g)。此方叫三仁汤。三仁汤,出自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方中8味药,可通治上焦、中焦、下焦,临床疗效显著,时至今日,依然为临床常用方,为医家所喜爱。三仁汤,清热利湿的代表方剂,问世以来,疗效卓著。经数百年临床检验而久用不衰,备受历代医家的青睐。一剂三仁汤,区区八味药,既能宣上焦,又能畅中焦,还可渗下焦,通治全身疾病。不管是浅在肌肤四肢的外科疮疡;还是深入五脏六腑的内科疾病。不管是高在头顶的脑系疾病;位于中焦的脾胃病;还是位于下焦的肛肠疾病、泌尿系疾病,只要应用得当,无不应手而效。玄机无限,哲理无穷。吴鞠通(~)通晓温病,以擅治急性发热性疾病闻名于世。对内科杂病、妇科、儿科、针灸以及心理疗法等也颇有造诣,和汉张仲景比肩而立,并为我国中医药学史上的两大柱石,故有“伤寒宗仲景,温病有鞠通”之说。张仲景是中医学的泰斗,吴鞠通乃温病学的巨匠,“两相羽翼”。吴鞠通深感当时医生墨守伤寒治法不知变通,在继承了叶天士理论的基础上参古博今,结合临证经验,撰写了《温病条辨》七卷,对温热病学说做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学说,对温病学说贡献很大,是继叶天士、薛雪之后的温病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温病学的一座里程碑,不朽的中医著作。嘉庆十八年()吴鞠通的这部伟大著作,在汪廷珍的支助下,得以刊刻问世,并很快传到了日本,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日本中医博士奈良贤太郎写了一部《内科温病条辨的研究》,淮安清代医家李厚坤继承吴氏学说,把《温病条辨》改成赋文,便于阅读背诵,以启迪后学者。现代中医学院把吴氏著作作为必修课程,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中国哲学强调整体关联与动态平衡,而中医的理论体系正是在整体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的整体,用这样一种整体的辩证方式来看待生命体,应该说是中医最根本的基点之一。中医治病绝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一种整体的调适,讲究固本培元,标本兼治。小哥〈手机〉对古人之智深以为然!中医的药方也特别重视主药与辅药,讲究君臣佐使,通过配伍产生的整体效果来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现代医学把中医的很多理念都解构了,比如给中医分科,实际上是不符合中医特点的,诚如宋代文豪苏东坡所言:“物一理也,通其意则无适而不可。分科而医,医之衰也。”有些人总喜欢到深山老林里去寻仙访道。其实,从古至今,真正的修炼高人,大都隐于民间。自上古以来,三皇五帝皆是与民同化,为民表率;历代圣贤,如老子、列子、庄子,俱是和光同尘,混迹于民;历代仙真,如葛洪、八仙、紫阳,或是隐于市廛,或是居于洞茅,皆于民间烟火中独寻清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医吴鞠通治鼻窦炎中耳炎口腔溃疡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