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后滴流综合征系指在鼻腔、鼻窦的慢性炎症状态下,炎症部位产生的脓性分泌物经鼻腔倒流,通过后鼻孔流入鼻咽部、口咽部、下咽部。
这种脓性分泌物的长期慢性刺激引起上述部位的继发性炎症及相关症状,常常是导致临床上慢性咳嗽的根源之一,在欧美的一些报导中甚至为首位原因,国内为第二大原因,占慢性咳嗽原因的17%。
临床症状
鼻后滴流综合征临床表现除了咳嗽、咳痰外,患者通常还主诉咽喉部有滴流感、口咽黏液附着、频繁清喉、咽痒不适或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等。有时患者会诉说声音嘶哑,甚至讲话也会诱发咳嗽。
发病原因
引起鼻后滴流综合征的基础疾病包括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常年性非变应性鼻炎、血管舒缩性鼻炎、感染性鼻炎、真菌性鼻炎、普通感冒和副鼻窦炎等。
伴有大量痰液者多为慢性鼻窦炎所致。血管舒缩性鼻炎的特征是随气温改变,鼻腔有时会产生大量稀薄水样分泌物。
鼻后滴流综合征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因此,凡慢性咳嗽的患者都应考虑鼻后滴流综合征的可能。
另一方面,由于鼻后滴流综合征涉及多种基础疾病,其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相关检查和对特异性治疗反应的综合判断,另外,在确定鼻后滴流综合征诊断以前还应排除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常见原因。
诊断标准
我国于年11月正式发布了第一部《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其中推荐的鼻后滴流综合征诊断标准如下:
1.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
2.鼻后滴流和(或)咽后壁黏液附着感;
3.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
4.检查发现咽后壁有黏液附着、鹅卵石样改变;
5.经针对性治疗后咳嗽缓解。对疑为鼻后滴流综合征的患者,应该基于其可能的基础疾病采取特异性治疗。
由普通感冒、非变应性鼻炎、血管舒缩性鼻炎、全年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后滴流综合征,首选中医中药治疗,标本兼治。多数患者在初始治疗后数天至2周内产生疗效。
改善环境、避免变应原刺激是控制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措施。变应原免疫治疗可能有效,但起效时间较长。
诊疗注意事项
总之,鼻后滴流综合征在临床上容易漏诊和误诊,主要原因为缺乏对鼻后滴流综合征的认识,只注意扁桃体、咽喉和肺的表现,看到胸片呈现纹理粗深,即诊断间质性肺炎,而忽略了患者的病史和其他体征。
实际上,鼻后滴流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慢性咳嗽病因,慢性咳嗽患者未能确定病因前,都可给予鼻后滴流综合征的特异性经验治疗,并且根据疗效进一步确诊疾病。
温
馨
提
示
鼻窦炎、鼻涕倒流、打喷噜、头昏脑胀、喉咙干?睡觉用嘴呼吸很难受,得了鼻炎经常头晕头疼、记忆力减退,工作,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小鼻炎大问题,年年受困扰,如果你备受鼻炎的困扰,现在不用东奔西走,也不用茫然求医,更不用迟疑疗效,现在就扫描文章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