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鼻窦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鼻塞鼻炎的方子
TUhjnbcbe - 2021/6/14 15:36:00

最近气温不稳定,感冒的孩子越来越多。小儿防御能力差容易感冒,感冒后鼻粘膜发生急性水肿,极易引起鼻塞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小儿推拿进行鼻部推拿按摩可以起到行气活血、疏通堵塞、驱邪通窍作用。

01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的鼻翼两侧,在鼻翼旁外缘的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手法:进行按摩时将两手指尖螺纹面置于迎香穴位做旋转揉搓50-次。

作用:缓解治疗鼻炎.鼻塞.流鼻水等。

02鼻通穴

位置:又称上迎香穴,鼻软骨与鼻翼交界处

手法:迎香和鼻通联合一起做,用搓法来回还有一种手法用两手食指按住鼻通穴缓慢用力,按揉力度以感觉到酸胀为宜,每次2-3分钟。

作用:宣通鼻窍,预防鼻部疾病。

03*蜂入洞

位置:鼻孔下缘或鼻翼根部

手法:术者一手扶小儿头部,另手食中指分开,指面紧贴鼻翼推至两目内眦即紧贴鼻梁骨两侧上下揉动,做20-50次。

作用:感冒鼻塞,流涕呼吸不畅,鼻息肉,急慢性鼻炎,能发汗退热。

此推拿手法只适用于感冒不严重的宝宝。

鼻炎症状有很多种,依据鼻炎的种类不同,鼻炎症状也有所不同:找出全身和局部病因,及时治疗全身性慢性疾病等。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辨证分型主要有肺虚感寒证、脾气亏虚证、肾阳不足证、肺经燥热证,临证需根据主兼症的不同辨证选用方剂或中成药予以治疗。

01

肺虚感寒证

主症:鼻痒较甚,喷嚏频作,鼻涕清稀如水,鼻塞不通,每遇风寒则易反复发作或加重。鼻内黏膜肿胀苍白。

兼症:痰多稀白,气短乏力,声音低微,平素恶风怕冷,容易感冒。

方剂:玉屏风散、苍耳子散或温肺止流丹等加减。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辛芩颗粒、通窍鼻炎片。

02

脾气亏虚证

主症:鼻塞肿胀较重,鼻涕或黏或稀,嗅觉迟钝。鼻黏膜苍白或灰白,肿胀较甚。

兼症:头昏头涨,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四肢倦怠无力,腹胀便溏。

方剂: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或补中益气汤等加减。

中成药:参苓白术颗粒、六君子丸、补中益气丸。

03

肾阳不足证

主症:鼻痒鼻塞、喷嚏频作,鼻涕清稀、遇冷增多,早晚较甚。

兼症:面色淡白,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多。

方剂:金匮肾气汤或右归丸等加减。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健脾益肾颗粒。

04

肺经燥热证

主症:鼻痒而干,鼻孔灼热干痛,鼻涕呈淡*色,呼气发热。

兼症: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带血丝,口咽干燥,心烦口渴。

方剂:清燥救肺汤或养阴清肺汤等加减。

中成药:养阴清肺颗粒、鼻炎康片。

此外,中医的针灸和外治疗法对治疗过敏性鼻炎也非常有优势,在此也一并给各位介绍一些简便易操作的方法。

耳穴法

取耳穴内鼻、外鼻、肾、肺、脾、肾上腺,以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次每侧耳取3穴,双耳取穴不同。6个穴位交替,每日按压3次,5天为1个疗程。

治鼻窦炎方

处方:白茅根、薏苡仁、冬瓜仁、蒲公英各10克,桃仁、辛夷花、白芷、防风各6克。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急慢性鼻窦炎,症见鼻塞,流*浊涕,头痛,急性者伴畏寒、发热、恶心等症状。钟瑛

治慢性鼻炎方

苍耳子、辛夷花、薄荷各12克,白芷18克。加水约0毫升煮沸后,不离火,揭开盖子,用鼻轻吸入蒸汽(注意不要烫伤),每次10-15分钟,早晚各1次。每剂药可用2-3天。

蜂蜜大蒜汁治鼻炎

取大蒜3-4粒,捣烂,用纱布包好,取汁,再取2倍蒜汁的蜂蜜,混合均匀。再用纱布蘸少许混合液,塞在鼻孔里即可,两侧鼻孔交替。每天早晚各使用1次,5天为1个疗程。一般使用2个疗程鼻炎可缓解。

治急性鼻窦炎方

蒲公英25克,紫花地丁15克,甘草4克,桔梗7克,川芎、薄荷、蝉蜕、浮萍、*芪、白芷各10克。先用温水浸泡30分钟,然后煎煮两次,共得煎液毫升左右,分3次于饭后温服,每日1剂,连用5-10剂。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若过敏性鼻炎因受寒气侵袭而发病,初期表现出打喷嚏、鼻塞、流鼻涕等症状时,千万不要立即服用感冒或抗过敏药,单纯地将这些症状消除,使寒气仍存在身体内,而应顺其自然,通过这些症状将寒气顺利地排出体外,达到治愈过敏性鼻炎的目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鼻塞鼻炎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