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鼻炎的中医药治疗与护理
写在开篇,中医药从业者,都得有几分情怀。
上个周四下午一个患儿的家长火急火燎地跑到我的诊室,气喘吁吁的对我说:“刘......刘大夫,XX街同仁堂抓药的说,您的这个方子有问题......我小孩都吃9付了,不会吃坏吧?!”
说真的,这个小孩五岁,鼻炎病史四年,我对他印象很深刻。家长这么一说,我也楞了一下。额......会有问题吗,会有什么问题,他舌尖这么红,适量用些石膏,君臣佐使都有考虑,舌、指纹也与方子相适应,不会有大的问题啊?!电光火石之间,我点开了小孩的病例,看了看具体的用药,没问题啊。我也一脸迷惑
“那边说我这药有什么问题”
“抓药的说你麻*用得太多了!石膏也多!!这两药吃多了,对小孩也不好!!!他还说这种小方子他们一般都不给抓,还说这个香囊就能治鼻炎......”
听到这里,我不禁哑然:“真的鼻炎香囊有用的话,这四年里河北、医院、儿科权威早就给你们用了呀,还用这么折腾你们吗.....”
简单聊下患儿的具体病情。患儿五岁,形体中等,精神活泛,面色白而偏青。鼻炎四年,鼻塞,呼吸不畅,夜间需用嘴巴呼吸,指纹沉滞偏青,脉数而不扬,舌尖红甚,苔白滞偏厚,大便排解不顺,两天一次,平素喜喝柠檬水。患儿鼻医院的鼻炎丸经常服用,糠酸莫米松鼻喷更是每天双侧鼻孔都要喷一次......中医认为鼻为肺之门户,患儿鼻塞,清窍不通,病在鼻窍,属于肺系病变,是肺气雍遏之象;夏至已过,小儿之脉当有洪大之象,患者脉象沉取虽数而有力,举之却颇为平静,加之舌尖红,苔白滞略厚,亦是肺气雍遏之症候,此等证候,治疗起来自当宣达肺气,略佐辛凉。所以才会方中那样麻*桂枝同用,再用石膏杏仁清降肺气。在这样的思路下,小孩吃了三剂,晚上不再张嘴睡觉,鼻中出气轻松。患者二诊之际,诸症减轻,考虑麻*桂枝辛散太过,所以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了*参、*芪各3克,但是患者服用后症状后症状改善反而不如前三剂。肺气雍遏,补气之味尚不能早用,麻*石膏怎么有害?!
所以三诊之即,我思忖再三又改回原方,但却没料到在同仁堂,闹出了这样的“尴尬事情”。其实写这些,并不是为了“批评”同仁堂(我一小小医生没资格也没兴趣批评),中药药材质量把控,同仁堂确实可靠,也是因为如此,小孩儿四年的鼻炎,才能三剂药就有明显的改善。这也是我经常让患者去同仁堂取药的原因,而且所开的方剂也就十几块钱左右,走不走医保,都不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但是,另一方面,作为中医药的从业人员,我们也应该有更慷慨的情怀来接纳这些小的“不成样子”的处方,只要它能为患者解决困扰,举手之劳,且有何愿与不愿之谈?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小儿鼻炎的中医药调护理也是所有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
第一:鼻炎期间少吃生冷水果。
小儿喜食甘甜之品,但消化系统发育却很不完善,过量的摄入水果,不仅仅会刺激胃肠蠕动节律,而且水果产生的饱腹感也会减少小儿的食欲,妨碍主食的摄入,长此下去,小儿的营养吸收跟不上,气色自然会越来越差。从中医角度来看,小儿脾胃不足,肺脉又起于中焦,过量食用水果,水湿内生,留于脾胃,上犯肺经,自然会出现脾胃不好,甚至是咳嗽的症状。清代著名医生叶天士的“稚年夏月食瓜果,水寒之湿著于脾胃,最易肚膨泄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谨慎使用治疗鼻炎感冒的中成药、丸药;
从中医角度来看,不论是鼻炎,还是感冒,在治疗过程中,都会用上宣散肺气的药物,传统中药丸剂作用于胃肠道,但与解决肺气雍遏,这一矛盾的关键,相错甚远;且“丸者,缓也”丸药多用于治疗慢性虚损性疾病,之于慢性鼻炎,使用丸药,也多是在疾病快要收尾之际,用之太早,有“闭门留寇的嫌疑”
三、不建议使用各类的“小儿糖浆”
正如前文所言,治疗小儿鼻炎、感冒,用药轻清宣散,尚有力有不逮之嫌,糖浆太过于滋腻,感冒鼻炎初期服用,让病邪外散无由,于病情是有害无益的。
今天下午,小孩儿妈妈又冒着大雨过来,察色观脉之余,她嘀咕道“这一块钱的挂号费您不收,方子又让去同仁堂抓,我都不知道你图的都是什么?”......无他,中医情怀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