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大全手机应用:免费下载+免费使用
编者按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意为“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它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成语不乏中医药相关的故事,“知母贝母”就是一个与中药相关的成语,那么这个成语从何而来?又有哪些中药与其相关呢?
成语来源
知母贝母源出《广笑府》:“人有初开药肆者,一日他出,令其子守铺。遇客买牛膝并鸡爪*连,子愚不识药,遍搜笥中无有,乃割己耕牛一足,斫二鸡脚售之。父归问卖何药?询知前事,大笑,发叹曰:‘客若要知母、贝母时,岂不连汝母亲抬去了?’”
这一典故,乍听起来让人笑不忍俊。细想起来,却大有发人深省之处:其一是中药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张冠李戴,闹出笑话事小,弄出人命事可就大了;其二是“子愚不识药”,干出不伦不类之事固然愚蠢可笑;父明知而不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反令其“守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肯定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它留给后人的不应当只是话柄、笑料,更多的应该是警示、教训。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错即禁止。
中药介绍
在“知母贝母”的典故中,涉及到的牛膝、*连、知母、贝母,都是在临床上常用的中药。这里,我们不妨简单地认识一下它们的面目。
◎牛膝
牛膝,为苋科植物,以根入药。其作用广泛,生用能散瘀血、消痈肿,对淋病、尿血、闭经、癥瘕、难产、喉痹、痈肿、外伤等的治疗都有效果;熟用能补肝肾、强筋骨,对腰腿疼痛、肢体拘挛、寒湿痿痹等病证都是良药。
它尤善引药下行,凡病位在下之适应症者多可用之。《药品化义》的作者称赞它说:“牛膝,味甘能补,带涩能敛,兼苦直下,用之入肾。”《本草通玄》的作者体会更深,说:“五淋诸证,极难见效,惟牛膝一两,入乳香少许煎服,连进数剂即安。性主下行,且能滑窍。”
古方中用牛膝者甚多,如《三因方》中治疗女子月经不通的万病丸、《医学正传》中治疗下肢麻木的三妙丸、《本草纲目》中治疗虚损痿痹的牛膝酒等。
现代研究认为,牛膝中的皂苷、甾酮和多种钾盐等成分对子宫、肠管和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中药治疗原理是肯定的。有报道以牛膝代替金属棒用于扩张子宫颈管的,发现其有一定的软化、松弛、剥离作用,并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的优点。
◎*连
*连,为毛茛科植物,根部入药,以味苦著称。鸡爪*连,是*连中的一种,因形似鸡爪而得名,主产四川,故又称“川连”。其它如“雅连”(主产四川的洪雅、峨嵋)、“云连”(主产云南的德钦、维西、腾冲、碧江)等也都是*连中的正品。主产于四川的野*连,自古被认为是药中的品质最佳者,其中有被称为“凤尾连”的,更是药中的珍品。
*连是中药中使用频率颇高的药物,其泻火、燥湿、解*、杀虫之功,被自古至今中西医药界的众多研究结果所公认。
临床上,*连可用于对包括时行热*、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腹痛、腹泻、痢疾、疳积、消渴、蛔虫、咽喉疼痛、肺结核、百日咳、口疮、目疾、各种出血症、痈疽、疮*、湿疹、汤火烫伤等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治疗,成方*连安神丸(《仁斋直指方》)、*连猪肚丸(《圣惠方》)、交泰丸(《四科简效方》)、左金丸(《丹溪心法》)、香连丸(《兵部手集方》)、驻车丸(《千金方》)、蒜连丸(《本事方释义》)、*连阿胶汤(《伤寒论》)、*连解*汤(《外台秘要》、*连汤(《伤寒论》)、泻心汤(《和剂局方》)、连理汤(《症因脉治》)、小陷胸汤(《伤寒论》)、*连煎(《僧深集方》)等中都有*连的身影。
现代有以*连为主药治疗细菌性痢疾、伤寒、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髄膜炎、大叶性肺炎、白喉、肺脓肿、溃疡性结肠炎、布氏杆菌病、肺白色念珠菌病、高血压、化脓性炎症、烧伤、肛裂、骨关节炎、妇科炎症和眼、鼻、耳、口腔、咽峡、牙齿等部位炎症的,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有人形象地赞誉道:“苦口良药是*连,百病皆治赛神仙。”
*连为苦寒之品,容易伤人正气,不可用之太过。但它的*性极小,实验证实,一次性连用*连粉克也未见任何*副作用。因此,只要辨证准确,配伍合理,但用无妨。
◎知母
知母,为百合科植物,其根茎入药。它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之功,是治疗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诸症的主要药物。李东垣总结出它的四种主要作用:“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之热,滋化源之阴。”《伤寒论》中解热除烦的白虎汤、《延年方》中治温疟不能食的知母鳖甲汤、《济生方》中疗咳嗽喘急的二母汤、《症因脉治》中救眩晕昏扑的知母补血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消渴的玉液汤等,都是古人应用知母的得意之作。
在临床中,知母与*柏常作为药对出现,古人认为,二药相配“有金水相生之义”,可以增强其滋阴降火的效果(《本草正》)。有人不完全同意这种说法,认为二药相配,“非为降火,实能助水”(《药品化义》);有人干脆持反对态度,认为“*柏未尝不入气分,而知母未尝不入血分”,“二药不必兼用”(《本经逢原》)。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知母有较强的抗菌抑菌、解热退烧、调整血压、降低血糖等作用,且无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贝母
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其鳞茎部分入药。具有开郁、下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对胸闷咳嗽、肺痈咯血、乳痈喉痹、瘰疬瘿瘤等的治疗有显著功能,为肺经气分之药。
在不少古方中,贝母都以主药的身份出现,均以“贝母丸”命名的就有《圣济总录》《圣惠方》《鸡峰普济方》等多家著作。此外,还有贝母散、三母散、贝母汤、贝母括痰丸等以贝母唱主角戏的处方。
在《本草纲目》之前,历代本草中并没有川贝母与浙贝母的明确分家。《本草汇言》始,方有“川者为妙”之说,《本草正》中则另立出“浙贝母”的条目。顾名思义,川贝母生长于以四川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的高山、草地的灌木林内,浙贝母出产于以浙江为代表的江南一带的山脊、山坡的草丛之中,二者均喜爱湿润的生长环境。相对之下,川贝母长于润肺止嗽,浙贝母长于清热解*。
知母、贝母,虽一字之差,作用不同。在队伍庞大的中药家族中,这种听起来辈份相近,功能上却存在距离,或相距甚远、南辕北辙的药物比比皆是,诸如一枝香与一枝蒿、丁香皮与丁榔皮、三楞草与三棱草、天麻子与天葵子、东风菜根与东风橘根、地肤子与地茄子、花椒与花楸、苦草与苦菜、夜交藤与夜花藤等,多不胜举。应用时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大错,杀人顷刻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因一字之差,用错药物致人死命的事历代都有发生,20世纪末的年还有这类事见诸报端:这年的7月14日,河南登封县的一位陈姓老太太因误服马前子而中*死亡,原因就出在一家个体小药店的司药身上。这位马虎的司药,“车”、“马”不分,以“马”换“车”,把处方上的20克具有利水作用的“车前子”错拿成剧*的“马前子”,硬是把陈老太太送上了西天。
古有“知母贝母”,今有“车前马前”,作为与人命关天的大事联系在一起的医药工作者,前车之鉴,不可不时时牢记在心。
作者介绍
温长路,笔名寓愚、文苕。现为作家、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并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中医药文化分会秘书长、中医药科普分会主任委员和编辑出版、医史文献、医古文、李时珍、王清任等分会常委、副主任等职。
中医古今书籍余本在线/离线阅读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让更多人看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医院就医★
女性衰老症状有哪些?
肚子上的长寿“开关”
浅谈经络与诊脉
舌尖上的养生操
小朋友耳朵的秘密,爸妈们要知道哦
辨体食疗好养生
如何通过听声音判断五脏健康情况?(附:六字诀)
能够让人身体增高的“抻筋拔骨走步法”
高血压病是如何诞生的呢?
子宫,生命的家园,子宫好月经才好
早上第一杯水怎么喝最养生?喝水5大注意
一口气读懂阴阳成为大学问家
控制糖尿病,中医来助力
人的命运为什么能够“算”出来?
教您“三招“,让您冬日温补不上火!
茴香:是调料也是中药,更是冬天最好的蔬菜!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刮痧之妙,当三法合用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今天我们来说说阿胶......
今天的医学“病”了......
从孙思邈的“淡食”说养生
中医号脉方法详解
教你学会挑选又真又好的三七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最多连续吃多久?
“湿困脾胃”是怎么回事?
都知道要“饮食有节”,那冬天应该怎样才是“饮食有节”?
浅谈三*七魄与健康
五脏有好恶:肾怕吃咸肝怕用眼
肚脐下冷是宫寒,肩上冷是什么你知道吗?
购买实体中医教材: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
针灸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
推拿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