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鼻窦炎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辨别真假医生的能力,你得有
TUhjnbcbe - 2020/6/4 18:33:00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前几天有位女士找知周看病,自述失眠很久了,听说南阳某县有个著名中医号称“只看大病,小病莫来”,于是她就去了。把脉之后这位名中医说她将来会得两种癌症,吓得她回家之后有十来天都是哭哭啼啼的。

当然其中有一些细节知周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多问。但知周还是批评了这位女士:你就没有点辨别能力吗!?

再举一个例子,一位男士找知周看病,说前几天胃不舒服,没有挂上知周的号,于是就近找个大夫看了一下,这个大夫一把脉说他是湿热大,需要清利湿热。这位男士的原话是:我当时站起来就走了!知周说:你咋这么极端?男士回答:我平常一点凉的都不敢吃,一吃就拉肚子,他还说我是湿热大!

这位男士极端行为不值得鼓励,但基本的判断力还是有的。

讲完上面这两个例子,知周科普以下几点:

一、中医把脉能把出什么?

一句话:中医把脉是看人体内阴阳的状态。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帝内经》

咋一看有点玄,且听知周分解。人体的寒热、虚实、表里代表的都是阴阳的状态。有的人总怕冷,多是寒;有的人总嫌热,多是热;有的人总乏力,多是虚;有的人精力充沛,多是实;有的人感冒后觉得身上冷,这就是病在表;有的人从来不感冒,却多发五脏六腑的毛病,就是病在里。

中医把脉,也是通过脉象的表现来判断人体的寒热、虚实、表里状态。

注意了,把脉是看人体的寒热、虚实、表里状态,而不是判定具体的某一个症状有无,某一个指标高低、某一个瘤子的大小以及良性恶性……

所以,下次看中医,谁一伸手就知道让号脉,要求医生号完脉说你的疾病和症状,还要考验医生说的对不对……

知周只能说:一抬手就暴露了你对中医的无知。

当然有的医生喜欢玩玄的,病人来看病,就不允许病人说话,病人想说也不让说,把脉后直接告诉病人诊断和症状,这种强势行为是会产生一种暂时的神秘感,大多还能说对一些症状,但往往不能完全正确。

为什么说不能完全准确呢?知周继续科普。中医中一个派系是研究精微脉法的,比如王光宇、许跃远、金伟、寿小云都是研究精微脉法的名家,其中许跃远的《大医脉神》知周买回来看过,其中作者也提到了通过脉象的诊断并不是%的准确。

研究精微脉法的中医,是通过脉象的一些细微变化去观察对应人体的细微病变,水平高的可以看到是否长肿瘤和瘤体大小等细节的,但据说精微脉法不好传承,学生和老师的水平差距不小,为啥呢?因为要求太精细了,而且还会出现“把脉挺准,治疗无效”的尴尬。现实中,很多中医并没有去学习研究精微脉法,所以你想让中医把脉后准确无误的说出症状,那是你的错。

站在主流传统中医的观点上,能够通过脉象判断人体的寒热、虚实、表里状态就可以了,看清这些状态,然后用相应的药物或治法方法来纠正这个状态,就可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就是《*帝内经》说的: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从这个观点来讲,具体胆结石1mm,还是3mm,对中医的遣方用药并多大无指导意义。

而寒热、虚实、表里却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有些中医边把脉边谈笑风生,更有甚者边接电话边把脉,知周高度怀疑他们把脉可能就是个幌子,估计寒热、虚实、表里他是看不清的。这样的人不能代表中医。

二、“只看大病,小病莫来”有点狂。

(一)、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里,蔡桓公病在表的时候,扁鹊毛遂自荐想给他治,却被一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羞辱了回去。等到蔡桓公病入骨髓的时候,扁鹊就”望桓侯而还走“,不敢再给他治病了。

(二)、据《鹖冠子》记载,扁鹊说:我的大哥擅长在病还没成形之前驱除它,所以并不出名;我二哥擅长在疾病尚在皮表时治疗它,所以有点小名声;而我的医术是三兄弟中最差的,多在病情严重的时候去治疗它,这个时候医生费力,病人痛苦,却因此闻名于诸侯。

当然上面是知周讲故事,属于通俗简化版,有兴趣者可以自己找来原文看看。

所以那些号称自己只治大病,不治小病的医生们,应该反省反省,到底是不会治,还是不屑一治。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

——《*帝内经》

例如:对于肾病来说,病本身属于在里,在脏。感冒对于肾病病人来说这是个表证,这是中医的基本概念。有的医生就说了,肾炎的病人可千万不能感冒,感冒了病情会加重。

一开始知周没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医生在说肾炎病人怕感冒?后来知周明白了,因为感冒之后,很多医生用的治疗方式仍然是抑制身体机能的治疗方式。比如解热镇痛药、激素药物的应用,这些药物往往都是在抑制人体自身机能达到消除在表症状的目的。这种治法就容易把在表的病治成在里的病,所以很多人感冒误治之后会得肺炎、心肌炎、肾炎、肠系膜淋巴结炎……

所以肾炎病人感冒后,经过一番错误治疗,在表的邪气被进一步引入肾脏,不加重才怪呢。这里,知周要强调,所有在里的病出现在表的症状时,如果表证能够正确治疗的话,就可以“里病出表”,对在里的病是有正向调节治疗作用的。

所以一个医生能够正确治感冒发烧,他的水平一定不会低。如果有的医生感冒发烧都不会治疗,还声称能够治疗大病,那么他的水平需要打个问号?

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帝内经》

说到这里,进入今天的主题。年1月19日,知周发了这么一篇文章《来,看看你有没有辨别真假的能力》,河北卫视某节目中的这位嘉宾说:发热到了39度以上,你就甭管什么风寒风热了,因为风寒风热,它只是个诱发因素,到了39度以上,这个病它已经传到身体里面去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是通治……因为所有的烧,到了这个地步,持续不退的情况下,它已经不分风寒和风热了,它已经传遍了。

关键词是:高烧39度以上就不在区分风寒风热了。

这句话说的实在是业余。但知周想知道人民群众的分辨能力,所以还是发文测试了一下。但结果并不理想,不如《你说,中医到底有没有效?》,因为有没有效很直观,分不分风寒风热则需要思考分别。

有部分朋友说:坐等详解……还是听听中医仙们咋辨别……邢大夫,电视上的这个方子到底有点用吗……邢医生,年龄大了,思考问题迟钝啊……

有部分朋友说:我懂的不多,但我知道她在胡说八道……虽然不是医生,但我觉得这法不行……她说的好多话经不起推敲……我也感觉她说的不对……她这是碰运气吧……

有部分朋友说:不辨寒热,这不靠谱……不辨证就是耍流氓……连基本的寒热虚实都不懂还上电视……

知周在这里统一回复一下:

1、大家需要对中医加深了解。古语云:“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如果没有点基本常识,那就等着被忽悠吧。

2、不管是低烧还是高烧,中医都是需要辨证的,不仅要辨寒热,还要辨表里,表里具体来说包括张仲景《伤寒论》说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病内容;这还没完,还要辨别虚实,然后才能遣方用药。

如此说来,怎么可能有一个方就可以“通治”呢,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知周的文章发出后,还真有人试验了,还特意回复说:感谢邢大夫分享,孩子用这个药方后温度由昨晚的40度到今天早上降到36.7度。

也正是这个回复督促着知周,在这大冷天里赶紧把这篇文章写出来,以免误人。

3、在很多人眼中,不管中药还是西药,不管凉药还是热药,能够退烧就是好药。才不管你是否辨证,才不管长远来讲是有害还是有利呢。篇幅的原因,大家可以看看这篇《对待发烧,中西医的治法有天壤之别》,希望可以帮你恢复一些辨别真假的能力。就像臣功再欣等解热镇痛药一样,虽然是在抑制人体正常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人们却还趋之若鹜。

4、那个通治方的成份是:陈皮、蚕沙、竹茹。其实这三味药的药性、功效大家完全可以去网上查,可以得到一个常规的答案,但大家往往也没有耐心。就像很多人拿了知周告知的A4纸,却连第一行都没有耐心读完一样。

既然话题因此而起,知周今天就再略作解释:陈皮,性温,多入脾肺,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蚕沙性温,多入肝、脾、胃,有祛风湿、和胃化湿之功;竹茹性微寒,多入肺胃,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

如此看来,这个药方也并不是什么神方神药,不能“通治”,尤其节目中的嘉宾把蚕沙的性质都弄错了,就更显得不严谨了。

俗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周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告诉大家什么样的医生靠谱,什么样的医生不靠谱,只要大家读完这篇文章,开启自己的智慧,考察下他的医德医术,一定是可以分辨清楚的。

此详细了解作者

中医知周,话中医

        邢玉良

读文章,开智慧

1
查看完整版本: 辨别真假医生的能力,你得有